《<近思录>研究》 简介
姜锡东 著
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
本书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近思录》的编纂背景和原因、取舍标准、基本内容、理学体系、深远影响等,做了更加全面、深刻、严谨的研究论述。
比前贤们更加注意把《近思录》的思想主张与宋代社会历史实际结合起来,更加注意古今贯通,更加注意总结、辩别其精华与糟粕。与以前的研究成果相比,理论思辩色彩和史学通贯性更突出一些。主要建树和价值至少有以下四点:第一,辩别《近思录》在客观规律问题上的贡献与缺陷,是本书的最大建树,是对前贤们的《近思录》研究成果的最大超越。第二,以现代眼光全面审视《近思录》,密切结合现代社会来研究总结《近思录》一书思想学说的诸多精华与糟粕,为现代人更加深入而确切地认识该书、学习借鉴该书提供一种新路径。第三,《近思录》创新之处,在于它的卷目编排与架框体系。学术界以前对此多有论述,但不甚详明。本书把《近思录》的体系与《大学》、北宋五子的思想体系加以比较,然后总结其优长与缺陷,也是超越前人之处。第四,对前贤时哲研究《近思录》的学术成果,优长者尽量吸收,疏误者尽量补正,力争为社会提供一种更为精确的研究成果,并为后人的学习和研究开辟道路。
《卑职与高峰:宋朝州级属官司法职能研究》简介
贾文龙 著
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
宋朝“祖宗之规模在于州县,州委之生杀,县委之赋役”,宋朝州(府、军、监)一级为宋朝地方最重要的司法审判级别,是宋朝维持地方统治秩序的关键环节。宋朝州级属官作为地方法官队伍的重要组成和地方司法活动运行的重要力量,也是宋朝中央政府法令下达和基层属县司法判决上报审批的中转联结点,本书从官制史的角度,以宋朝州级属官为核心,展示了宋朝地方法律的运行全景。唐末五代以来,州级行政中出现事实上的双系统属官制,一是中央任命的州级属官,二是藩镇军使属官,在当时中央失去权威的前提下,前者称为州县官,为事务官;后者称为幕职官,为政务官。这一双系统属官制是中国历史的特殊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鞫谳分司制度。宋朝州级“鞫谳分司”、“翻异别勘”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司法制度的顶峰,宋朝州级属官则是这一最精彩、最特殊制度的关键。宋代州级审判中的受理、审讯、判决、覆审、执行各个环节逻辑展开的背后,是宋朝地方司法权的制衡与变通的权力划分。提点刑狱司是宋朝新设的路级专门性司法监察机构,监督宋朝州县司法的运行。本书通过考察宋朝州级属官的设置,探讨了宋朝中央与地方司法权分配问题;通过考察州级属官的类别和职能,深入描述了宋朝刑法各个原则,研究了宋朝地方司法中鞫、谳、推、移各个司法环节的实际运行情况;通过考察宋朝州级属官群体的法律思想,则探讨了宋朝法官群体的执法精神,进而从多个角度解析了中国封建社会司法制度极点的形成、运行与消失的历史谜团。宋朝州级属官承载了中国传统法律文明的制度顶峰,但在等级授职制的古代中国,却不能促使后代皇帝加大地方司法的人员配置,这一最接近现代司法精神的鞫谳分司制度成为宋朝一代之绝唱。
吕颐浩年谱简介
刘云军 著
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4月1日
吕颐浩出生于北宋后期,主要活跃在南宋初年政坛,曾经两度担任宰相一职,是宋高宗朝前期最有影响力的宰相之一,对南宋政权的重建、宋金关系的处理,以及国内矛盾的化解等,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提出的一些方针政策,为南宋政权所采纳并得到沿用。此外,吕颐浩是宋高宗多位宰相中与宋高宗关系最为融洽的宰相,两人从北宋末年开始便一起同甘共苦,出生入死,形成了君臣之间比较和谐的关系,因此,吕颐浩才能两度入相,并始终得到宋高宗的眷顾。
由于吕颐浩思想上对于南宋时期逐渐兴盛的理学保持了一定距离,而且在与秦桧等人的权力斗争中开罪了一批知名的道学家,所以吕颐浩在后世的评价并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界对于吕颐浩研究的重视。
《吕颐浩年谱》是学术界首次对于吕颐浩生平事迹的一次系统全面的研究,该书以年代为经,详细叙述了吕颐浩一生,同时对其相关人物和各种大事件都进行涉及。年谱中还对吕颐浩的文章、诗歌等著作进行了认真的校勘,作努力做了系年考证,为学界提供一份比较完整、准确的吕颐浩著作编年。同时,年谱后还附录了多个相关文献,收录了宋元明等不同时期的吕颐浩传记、吕颐浩笔记小说资料、吕颐浩著作历代著述情况等等。对于研究吕颐浩本人,以及南宋初年历史都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