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概况  |  科研团队  |  科学研究  |  学术资源  |  人才培养  |  宋史研究论丛  |  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游彪先生应邀来我中心讲学

2017-12-08 11:05:11 浏览量:[]

  

    2017年12月2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史专家游彪先生应邀在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作了题为《士风重建与人物书写:以陶榖形象的塑造为例》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宋史中心王晓龙副主任主持,中心师生40余人到场聆听。

    游彪教授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陶榖的人物资料,结合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揭示了五代至宋的士风转变与重建的过程。游彪教授的讲座从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陶榖其人。陶榖本姓唐,其祖上皆担任官职,其父为唐末夷州刺史,后其父为杨崇本杀害,陶榖与其母却寄养在杀父仇人家里,生逢乱世加之童年的经历对陶榖影响巨大,导致他性格偏激。结合时代背景,陶榖的身份可以说是五代遗民,带有那个时代文人特有的风气进入了宋代。

    第二,陶榖的仕进之路。五代的乱世给了文人两个极端的选择:追逐功名或者消极避世。游彪教授指出,生存的压力影响人的抉择,陶榖选择了前者。陶榖出仕后晋,为避石敬瑭名讳,陶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掉姓氏,由“唐”改为“陶”,以至于后世评价其数典忘祖。为了自己的晋升之途,陶榖参与构陷自己的恩人李崧,离间鱼崇谅与周世宗关系,通过一系列手段,其仕途可以说是比较顺利。

    第三,事与愿违,禅位制书与“不能训子”之事。游彪教授讲述了关于陶榖宋初和入宋后的两事。一是太祖接受禅位时陶榖主动拿出禅位制书,给众人造成了其失节的印象。二是陶榖次子考中进士使得太祖疑惑其有“不能训子”的名声,太祖令其次子复试,显示了太祖对其不信任。

    第四,陶榖的形象再造。游彪教授指出,因陶榖此人名声早有不堪,入宋之后其成为不良士风的代表人物受到后世文人的讽刺,甚至有人发挥想象编造故事附会到陶榖身上,如元代剧作家戴善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中陶榖与秦弱兰的故事,明代周清原的《西湖二集》中都有对陶榖故事的编造。

   游彪教授总结道时代背景会极大地影响当时的士风,五代世道之乱给了当时的文人极大的生存压力,他们有时不得不屈节事君,并在五代时成为风气且并未受到过多的指责,陶榖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但是陶榖私德有亏确是事实。入宋之后,宋太祖有意重建士人风气与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在整个社会风气都发生转向的时候,陶榖并未跟上转变的步伐,依然行五代故事,用各种手段追逐名利,结果事与愿违,自然不被当朝统治者重视。

    游彪教授通过陶榖这个五代遗民的事例向我们展示了由五代入宋这段时期内的士人与士风特点,以及后来的士风的变化。最后王晓龙老师对讲座进行了简要总结,全体师生对游彪老师表示感谢,讲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结束,中心师生受益匪浅。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Copyright © hb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songshizhongx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