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概况  |  科研团队  |  科学研究  |  学术资源  |  人才培养  |  宋史研究论丛  |  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洪知希教授应邀在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作学术讲座

2019-06-12 09:10:22 浏览量:[]

    2019年6月6日至6月7日,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洪知希教授应邀在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120室为师生分别做了题为《泪石与粘土:中国中古时期哀悼形象的感染力》《中古时期的明器之变》《墓主肖像的角色之变与古代中原北方地区的祖先崇拜》等三场讲座。讲座由宋史研究中心吕变庭教授、中心副主任王晓龙分别主持,中心及历史学院部分师生到场聆听。

    在《泪石与粘土:中古时期哀悼形象的影响》这场讲座中,洪知希教授首先提出“在中国的中古时期,亲人死亡后家人哭泣的图像为何突然流行起来”这一问题,从这一问题出发,洪教授从佛教美术与墓葬美术两个方面分别举例作了说明。洪教授聚焦于佛教美术中的涅槃图,指出中国的涅槃图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通过人物的表情来表现面对佛陀的静穆,一种是通过表情来表现人物的极大悲痛。随着时间的发展,在中古时期,后者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在此基础上为墓葬艺术提供了新的思路,使得墓葬艺术从佛教艺术中独立出来。洪知希教授认为这是一种新兴社会阶层发展出的图像模式,认识到这种模式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古以后的中国的情感表达与社会文化的复杂关系。

    在《中古时期的明器之变》的讲座中,洪教授指出在中国的中古时期,明器的演变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首先,纸质明器的使用是中古时期墓葬艺术变化的表现之一,此外,佛教视觉文化的发展对明器的革新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洪知希教授以考古发现中墓室出土的由泥土塑成的小型水果模型为例,指出这些水果模型中蕴含着仪式的含义,而这些水果均是墓葬所在地的南方特产,所以具有本土化的特点。在洪知希教授的讲述中,除了明器本土化,中国中古时期的明器呈现的另一个特征是对现实的模仿,采用真实的木材仿照实际构造法来制作微缩家具展现了明器一种“虚拟的功能性”。洪教授认为这正是明器的功能发生彻底变化的核心观念。

     在《墓主肖像的角色之变与古代中原北方地区的祖先崇拜》这场讲座中,洪教授针对墓葬中墓主肖像图案所表现出的时间性及其所产生仪式意义这两个方面,对墓葬中两种代表性图案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探究。关于家庙、影堂和坟墓的区别,洪教授也作了探讨,她认为从影堂肖像到墓主肖像的发展反映出其祭祀的方式变化,其中的仪式是葬礼的某些瞬间,而不是“日常生活”。

    讲座结束后,洪教授与参会师生就其讲座相关内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王晓龙教授对洪知希教授的连续三场讲座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Copyright © hb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songshizhongx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