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概况  |  科研团队  |  科学研究  |  学术资源  |  人才培养  |  宋史研究论丛  |  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心要闻 >> 正文

新时代宋史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宋史研究年鉴•2015》 出版发布会会议综述

2018-07-13 16:03:32 浏览量:[]

    2018年6月29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办,以国内辽宋夏金史学界为主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齐聚首都北京,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大会议室参加了“新时代宋史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宋史研究年鉴•2015》出版发布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先生与河北大学副校长李金善先生莅临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著名的西夏史学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史金波先生,北京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宋史研究会前会长邓小南先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包伟民先生分别做了主题发言。《中国宋史研究年鉴》主编、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教授姜锡东先生就年鉴创办和编撰情况做了介绍。多家新闻媒体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报导。

    会议首先肯定和赞扬了《中国宋史研究年鉴•2015》出版的价值和意义。李金善校长指出,《中国宋史研究年鉴.2015》是一本年鉴性质的刊物,内容是全面收集每一年度有关宋代历史的研究信息,兼顾学术综述与回顾、并介绍海外宋史学界的研究动态,为全面回顾和总结每一年宋史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提供重要的学术动态蓝本。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合作,率先在国内推出首部宋代历史研究年鉴,弥补了学界在此领域的不足,必将成为推动国内宋史研究走向深入和宋史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赵剑英社长指出,《中国宋史研究年鉴·2015》的出版不仅是史学界了解学科概要的重要读本,也为学术评价提供了一个规范权威的发布平台。相信随着年鉴的逐年规范出版,一定能够成为体现学科发展的年度标志出版物,并在回顾学科基本状况、研究进展、发展趋势的同时,引领我们去发现学科发展的规律,不断提升学术话语权。史金波先生认为,宋史研究历史悠久,每年的成果都非常丰厚,过去我们有一些通讯,但是还不足以构成广泛交流的新的形式。新时代应该有新的进展,所以宋史研究年鉴的出版非常合适。邓小南先生认为,宋史研究成果丰富,应该整理集成,这是我们梳理学术脉络、展示学术厚度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包伟民先生认为,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年鉴的意义在于它是经过学者认真筛选以后的一个信息的总汇。其次,年鉴还是一个推动我们在学术领域做进一步研究的平台。邓小南先生探讨了“年鉴”的起源,认为“年鉴”这样一个称谓在中国历史上可能始自宋代,在北宋、南宋都有“年鉴一卷”的记载。 

    参会专家还就今后如何进一步办好《中国宋史研究年鉴》提出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魏明孔先生建议,年鉴栏目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史金波先生认为年鉴综述量太大,还可再瘦身。学术动态、海外研究动态这两个栏目内容还显得单薄。他还建议每期都应发表一两篇拔尖的具有代表性、前沿性的特稿。包伟民先生建议加强海外研究信息的收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韩毅先生建议增设两个栏目,一个反映每一年度与宋代有关的重要基金项目的立项、进展等情况;一个反映宋代历史文献整理的成果。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何玉红先生建议进一步细分论著目录的分类。

    关于如何发挥年鉴的学术导向性问题,包伟民先生建议再往后编的时候,要有计划地有意识地做一些好的学术史的梳理,这应该是年鉴的重点。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华瑞先生认为,《年鉴》以后要在国内产生影响,要站在比较高的位置上,应该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年鉴的综述和提要,一是要有学术眼光,二是要有一种学术的导向性。中国钱币博物馆研究员高聪明先生认为,年鉴要有导向性,对于现在的文章,包括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在内,要有一定的筛选。何玉红先生建议,针对年鉴的导向性问题,可以特邀各个领域里面宋史研究的前辈、知名专家就年度热点问题做评论,这样的话对于年轻的学习者来说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关于年鉴的电子化发展方向,赵剑英社长说,宋史研究年鉴以后要通过知网扩大学术影响,这是我们的一个设想。邓小南、包伟民等专家认为,年鉴电子化可以扩大学术影响,供更多学人参考,也可以此为平台作为研究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副总编辑、副总经理肖宏先生表示愿意帮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把学术年鉴的数字化版本做到知网上。他一并介绍了期刊网正在做的几项工作,一是海外中国学研究的综合检索平台,一是社科类优秀期刊的全文翻译工程,一是专门为年鉴编撰做了一个统一的采编发的平台。肖宏先生也希望和《中国宋史研究年鉴》合作,通过他们的代理,推向海外。

    关于在年鉴编撰上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问题。包伟民先生说,辽夏金史跟宋史虽然分开,但是在编年鉴的时候怎么样信息互相沟通,可以再进一步做思考。辽金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历史研究》原主编宋德金先生呼吁加强辽宋夏金年鉴和宋史年鉴之间的交流,宋史专家可以适当的在稿件上支援一下辽宋夏金年鉴,具体研究方面也可以多联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关树东先生认为可以以年鉴为媒介加强学科之间联系。

    关于国内年鉴编撰遇到的困难问题。史金波先生、宋德金先生、魏明孔先生、关树东先生、《中国史研究》副主编张彤先生先后发言说,年鉴编撰、年鉴综述的撰写不被列入业绩考核,大家编年鉴都是义务工作,因此也造成组稿困难。其次是资金和人员问题,国内年鉴的编撰许多都遇到资金短缺,无固定编撰队伍的困难。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期刊年鉴处处长刘普先生发言说,目前来看,年鉴还没有像期刊那样受到广泛的关注,学科年鉴的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比如科研评价等。编撰年鉴是为学术界服务的,需要奉献精神。随着学术评价机制的变化和我们国家对社会科学的进一步重视,我们学科年鉴将来会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中国社科院是国家级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将来有可能的话要扩大资助范围,把全国编写好的年鉴都收录进来给予一些资助。

《年鉴》主编姜锡东教授回顾了年鉴编纂的初衷和立意,希望该年鉴能更全面系统地为海内外学术界提供中国宋史学界(兼顾国外)的学术动态、学术活动与成果信息,更好地推动信息共享、学术共进,成为全国宋史学界交流的媒介与平台。

    此次会议在首部宋史研究年鉴出版之际召开,对于总结和完善《中国宋史研究年鉴》的编撰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引意义,相信会进一步推动宋史学界的学术发展,同时也对国内学术年鉴编撰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Copyright © hb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songshizhongx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