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概况  |  科研团队  |  科学研究  |  学术资源  |  人才培养  |  宋史研究论丛  |  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程民生教授应邀来中心讲学

2020-01-09 10:35:31 浏览量:[]

      2020年1月3日下午,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程民生教授应邀在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120室为师生们做了题为《“耕读文化”在宋代的确立》的讲座。讲座由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晓龙教授主持,中心部分老师和学生七十余人到场聆听。

      程民生教授首先解释了“耕读文化”的概念,中国农业有着知识分子的广泛参与,这一特征的精髓概念就是“耕读文化”。“耕读文化”就是边耕边读、半耕半读的状态,它在中国古代社会一直陆陆续续的存在着。程教授还讲解了“耕读文化”在宋代汇聚成了洪流,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紧接着,程民生教授又讲解了宋代“耕读文化”的表现。他认为宋代的耕读行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上而下的,士大夫不以耕种为耻;另一种是自下而上的,农民不以读书为无用。宋代士人的耕读具有不同于前代的特点,一是“耕隐”现象更为普遍;二是将耕读作为事业和一种生活方式;三是“耕读”作为士人奋发图强的起点和形式,是“鲤鱼跳龙门”式的拼搏方式。程教授指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宋代“田制不立”,土地私有制确立,士农工商的四民秩序混乱,士大夫阶层失去了世爵世禄,在官俸之外,还必须兼顾农商以养家润身。相比之下,普通农民的耕读更为重要,农民的耕读是宋代以来耕读的新主题,也是宋以来耕读的基础。普通农民的耕读是为了生活的必需,而非是为了参加科举,把耕读作为人生之乐事,是耕读文化普及的前提之一和内在因素,尤具价值内涵。宋人耕读理念的形成和实践的深刻意义,在于证明了孔孟“耕读分离”的主张不符合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耕读合一理念和习俗的形成是对孔孟“耕读分离”的公然反叛与不屑,确属宋人思想解放的表现。再者,耕读文化有何效应?程教授指出,对知识分子和文化发展而言,耕读文化的实践有利于思维与学问的创新,有利于创作题材和创作水平的提升;其次知识分子大量进入了农业生产领域,增添了农业的文化含量,促进了农业发展;再者促进了文化在农家的普及。总之,耕读文化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又讲解了宋代虽然未出现“耕读传家”一词,但是在苏辙、舒邦佐的词中均描述了自己家中的耕读流传。程老师讲座最后指出:耕读文化固然有其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又不能将其评价过高,应该可以看到,它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并未产生积极影响,它没有使传统政治上下垂直的动态产生质的变化,反而顺从、固化了农耕思维并强化了君主专制主义,阻碍了中国政治的进步。农民的地位并未因此提高,士农的地位仍然是天壤之别。他还认为“耕读文化”的理论意义,或许能够填补李治安教授提出的“耕战模式”在宋代社会的“空缺”,认为虽然政治现象变为了文化现象,但是其实质和目标都是一样的,且更有生命力。

     讲座结束后,在座的师生们与程民生教授进行了深刻的讨论与交流,程民生教授就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答,讲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大家都受益良多。最后王晓龙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感谢了程民生教授对有关宋代“耕读文化”问题的指导,同时全体师生再次感谢程民生教授带来的精彩的讲座。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Copyright © hb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songshizhongxin@126.com